益生态 | 张汝京、苏菲,国内两所高校迎半导体界重磅级人物加盟

2025年09月25日
近日,上海电力大学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分别迎来半导体业内两大重磅人物的加盟。其中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的张汝京博士成功加盟上海电力大学,原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菲则上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


01

“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博士加盟上海电力大学


9月22日,上海电力大学宣布,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聘任“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博士为特聘教授。


Image


张汝京表示,将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产学研平台建设,打破校企壁垒,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上海电力大学校长顾春华强调,此次聘任将为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相关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张汝京先后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和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拥有多年半导体芯片研发和制造经验,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标杆人物,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


1977年,张汝京博士入职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TI),期间深度参与了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在内的全球多个晶圆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积累了深厚的半导体产业经验。1997年,在德州仪器工作长达20年后,张汝京博士申请从该企业提前退休。随后创办了多家在半导体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如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及芯恩集成电路等。


其中,中芯国际已成功在A股和H股上市,A股市值甚至已突破万亿元。截至今日上午收盘,其A股市值为1.1万亿元。作为全球排名第三、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2.09亿美元。

新昇半导体则是国内知名的半导体硅片研发制造企业,专注于300mm(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已成功开发出逻辑电路及存储器应用的300mm硅片成套技术并实现规模量产。此外,新昇半导体还与多个合资方共同出资逐级设立控股子公司,如二级子公司上海新昇晶科承担300mm切磨抛产线建设,三级子公司上海新昇晶睿承担300mm单晶硅棒晶体生长研发与拉晶产线建设。


在张汝京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芯片制造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还攻克了多项关键“卡脖子”技术瓶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原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菲加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官网更新了教研人员简历,原英特尔芯片架构师苏菲上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


苏菲于1999和2001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6至2025年就职于英特尔并担任芯片架构师;2025年加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据《南华早报》介绍,在英特尔任职期间,苏菲曾担任高级工程师,负责开发低功耗智能手机芯片的测试方法。之后,还参与设计了无线连接和摄像头的关键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英特尔工作多年外,苏菲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高级会员,并担任IEEE《设计与测试》(Design and Test)副主编,还曾在多个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任职。


据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官网介绍,苏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芯片测试与可测性/可靠性设计(DFX:Design-for-Testability,Design-for-Dependability)、芯片全生命周期管理(SLM:Silicon Lifecycle Management)等。致力于从芯片电路级到架构级的创新研究,解决芯片可测性、可靠性、安全性与计算韧性(Computing Resilience)等关键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多款具有深远行业影响力的芯片产品。


介绍还指出,苏菲的技术创新获多项国际专利,涵盖3D芯片/芯粒(Chiplet)测试、模拟芯片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智能传感器等领域。推动先进研究成果的标准化,参与多项IEEE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


上篇: 益生态 | 智元参与筹建开源鸿蒙具身智能 PMC,以灵渠 OS 共筑机器人开源生态 下篇: 益视角 | 热点领域行业周报(9.19-9.25)

Copyright © 2021 上海溢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9181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