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视角 | 热点领域行业周报(11.06-11.12)

2025年11月13日

人形机器人行业要闻

特斯拉得州工厂扩建,Optimus机器人瞄准千万台年产能

特斯拉正筹备再度扩建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新建一座专用设施用于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计划在这座占地约1.2万英亩的园区内新建专用厂房,以实现年产能1000万台Optimus的宏伟目标。
目前,Optimus在得州超级工厂的量产时间表仍定于2027年启动。而位于北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内,试点生产线已开始组装部分Optimus样机,该工厂年产能预计为100万台。
Optimus项目对特斯拉而言具有战略意义。马斯克曾多次公开表示,从长远来看,特斯拉未来可能更像是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而非传统的汽车制造商。
在特斯拉的“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中,马斯克阐述了其对可持续能源经济的构想,而人形机器人被定位为填补劳动力缺口的关键技术。
175720.jpg
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可能达到100亿至200亿台,远高于汽车的市场规模。他相信,Optimus有望成为特斯拉长期价值的主要驱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将Optimus生产集中在得州超级工厂,有利于特斯拉利用该地较低的运营成本和宽松的监管环境。

来源:星际视野科技

半导体行业要闻


氮化镓产业格局生变:台积电技术授权格芯,纳微力积电联手接棒

全球GaN产业迎来重构:台积电将于2027年前逐步退出GaN代工;两大合作接连落地——格芯(GF)获台积电650V与80V GaN技术授权,纳微半导体与力积电携手,启动8英寸GaN量产。产能正向GF、力积电多元承接,推动GaN在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等高端应用加速放量。

台积电自2011年布局、2015年量产,打造40V–650V平台,峰值占全球GaN代工约40%,并为纳微等供货,普及快充。此次退出因战略聚焦:相较AI芯片与先进封装的高毛利,GaN投片小、营收有限;叠加英诺赛科等8英寸成本压力与镓原料管制,台积电将资源转向回报更高领域。

GF获650V与80V授权成为关键补位。该美系纯代工厂具美欧亚制造布局,依托佛蒙特伯灵顿在硅基高压GaN积累完成认证,计划2026年初开发、当年量产。此举完善GF产品线,切入数据中心、工业与电动车电源,并填补台积电退场后的美国本土GaN产能缺口,为全球客户提供本地化供应链支持。

与此同时,台积电的核心氮化镓客户纳微半导体也完成了产能接续布局。2025 年 6 月,纳微宣布与力积电达成战略合作,启用其苗栗竹南科学园区 8B 厂的 8 英寸产线,依托 180nm CMOS 工艺生产 100V-650V 氮化镓产品,适配超大规模 AI 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高端场景。双方制定了明确的转产时间表:首批器件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认证,100V 系列 2026 年上半年投产,原台积电代工的 650V 器件将在 12-24 个月内逐步转产。得益于台积电硅基氮化镓技术与力积电工艺的高度兼容性,此次转产将有效降低技术适配成本与风险。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系列合作是行业成熟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 “换挡”。台积电通过技术授权延续了其氮化镓技术的行业价值,格芯与力积电则借助技术转移和客户承接,快速跻身氮化镓代工核心梯队。随着产能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氮化镓技术在高效电源、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门槛将持续降低,产业规模化发展有望进入加速期。

来源:EEWORLD

合成生物行业要闻


多家央企集体押注!合成生物颠覆传统产业


近日,医药央企华润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将联合多家附属公司共同成立规模达5亿元的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及生物技术等高增长领域。根据公告细节,华润医药集团拟出资1.23亿元,约占基金总额的24.6%。而华润双鹤同期也宣布设立"华润双鹤产业基金",承诺出资不超过8300万元,约占总额的16.60%。

华润并非首个布局生物制造的中央企业。事实上,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在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中明确点名生物制造,为央企布局提供了政策指引。随着国家政策明朗化,招商局、国投集团、国药集团、保利集团等至少6家央企已率先进行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布局,涉及领域包括医药、农业、材料等多元赛道,共同竞逐这一被市场预估为"万亿级"的新兴产业风口。

在农业领域,中央企业的生物制造布局已呈现出多元化、全链条的特点,从生物育种到新型食品,从生物农药到生物基材料,各个环节均有涉足。

艾格农业董事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资联合体秘书长黄德钧在前不久举办的杨凌农高会上介绍,2021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创投资迎来发展黄金期,进入生物农业时代,基因编辑育种、合成生物学、微生物肥料/农药、细胞培养等成为投资重点。

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生物制造正是其中的主战场之一。据《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统计,2025年已有10余个省市/开发区出台合成生物制造或生物制造专项政策,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政策体系。

同时,《白皮书》显示,2025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超万亿,近一年生物制造领域投融资总额约280亿元。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在生物制造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我国在生物制造领域发文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居全球第一,部分关键技术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

640 (1).jpg

来源:合成生物学网


上篇: 益生态 | 国产GPU新秀,IPO获准注册! 下篇: 益生态 | 天瞳威视首推智能充电机器臂,斩获中国中车订单,加速自动驾驶能源补给自动化进程

Copyright © 2021 上海溢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9181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